丧葬形式要改革,土葬被废除?北大教授:把人当垃圾,火葬哪好?

土葬是农村古代沿袭下来的丧葬习俗,已经深入人心,被农民所接受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流逝,土葬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土葬占有土地,导致资源严重浪费!因此,有专家建议全面禁止土葬,推进火葬,让很多良田不变成墓地!

据专家说,火葬代替土葬是必要的,有以下优点。

①与土葬相比,火葬不占用耕地,不破坏或浪费资源。

②与土葬相比,火葬不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,不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。

③与土葬相比,火葬是环保、绿色,节省时间和劳力。

但是,关于火葬替代土葬,80%以上的农民,特别是旧一代人不能接受,坚决反对!众所周知,老年人讲究“安全入土”,即使被专家吹嘘,也坚决抵抗,不愿接受火葬。

实际上,反对火葬的不仅是农民自己,北大教授吴飞也明确表示,人不是垃圾,比起火葬更想支持土葬。火葬制度看起来是合理遵守的,但真正到农村去实行的话,就发现这种方式缺乏对人的尊重!几千年来,土葬制度有很多恶习,但是从各地的风俗习惯来看,土葬充满了对生命的恐惧,火葬就像是在处理垃圾,没有尊敬的心。

另外,吴教授还说,虽然有专家鼓励火葬代替土葬,但其根本目的是避免浪费土地资源,在节约土地的同时,减少墓地的数量来推进农业机械化。但是,吴教授指出,光是这样,火葬反而有可能浪费土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理由有三个。

①火葬后,农民必须埋葬两次棺材。同样是“唤醒墓地的头”,和土葬没有区别。

②农民的思想观念不容易扭曲,确实有很多人偷偷地土葬。在这种情况下,耕地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。

③火葬后的“石碑墓”环境破坏会更大、更长久!如果火葬一直进行下去的话,数年后可能真的有很多墓地。

总之,强制使用火葬来代替土葬不仅没有意义,相反,农民对火葬有着更加抵触的心理!北大教授的这句话和土葬支持的理由更符合现在农村的现实,说了老农民心中的想法!因此,对于这样的教授,大家为什么不支持呢?

古人出殡时,为何要让长子“摔瓦盆”,并流传至今,其中有啥道理

人类生命的奥秘总是引发哲学思考和象征性表达。在探索生死之间的意义时,各种文化通过独特的仪式和习俗传达了不同的理解和态度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中,存在一种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出殡习俗,被称为“长子摔瓦盆”。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,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悠久的文化内涵。

这一仪式的核心是长子摔瓦盆,这一行为既不是偶然的,也不是轻率的。

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,富有传统和文化底蕴的一家人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变故。家族的长者,一位年事已高的祖父,安详地离开了尘世。这个时刻标志着家族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定,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习俗,长子摔瓦盆。

在庄园中,家人和村民们聚集在一起,注视着祖父的遗体,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敬意。然而,在这份悲伤之下,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义。有人说,摔瓦盆的行为旨在切断死者与生者之间的联系和牵挂。瓦盆代表着死者生前的点滴生活和回忆,当它被摔碎时,象征着一切结束,使死者能够平静地进入另一个世界。

然而,也有人认为,摔瓦盆承载着更多的责任。在这个古老的家族中,长子被视为家族的领袖和继承者。他们不仅要继承父业,还要履行一系列家族的仪式和习俗。因此,在家中的长辈去世后,只有长子才有资格摔瓦盆。这个简单的行为代表着长子对死者的最后敬意,也是他对家族的承担和领导的象征。

这一习俗将家族成员联系在一起,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了生与死、家族传承的重要性。在村庄的宁静中,长子举起了那个装满记忆和责任的瓦盆,用坚定的步伐走向庭院的中心。在众人的注视下,他摔碎了瓦盆,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,表达了对祖父的告别,对家族的承诺,以及对未来的希

这一古老的习俗将文化和家族联系紧密地编织在一起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让人们回顾家族的历史,理解生死的循环,以及长子肩负的家族责任。在这个庄园里,传统仍然生生不息,正如那摔碎的瓦盆一样,化为了永恒的记忆。

在一个静寂的山村,屹立着一座古老的庙宇,它的庙门上刻满了神秘的符号和古老的经文。村民们聚集在庙前,心怀虔诚,为了一个神秘的仪式——长子摔瓦盆。

在这个村庄,宗教信仰扎根深厚,人们坚信生者和死者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,需要通过仪式来传达思念和尊重。他们相信,每个人死后的灵魂都会穿越到另一个世界,一个被称为阴间的神秘领域。

有一种说法,认为“摔瓦盆”是为了祝福死者能够顺利转世投胎,得到更好的命运。在这个古老的仪式中,瓦盆象征着孟婆汤的容器,孟婆汤是阴间的一种神秘饮料,能够让灵魂忘记前世的一切,从而顺利进入生死轮回。

当长子举起瓦盆,他承载着重大的责任。摔碎瓦盆的瞬间,就像是将孟婆汤倾倒在死者的灵魂上,让他们忘却尘世的痛苦和纠结,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。

在这个宗教信仰的背后,瓦盆成为了生与死之间的象征。摔瓦盆,就像是打破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纽带,同时也代表了死者灵魂的解脱和生者心灵的净化。这一古老的习俗,是对生死哲学深刻理解和尊重的表达,将人们的信仰和传统紧密相连,在这个神秘的山村中,永不磨灭。

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,时光仿佛停滞在了几百年前。这里的人们坚守着传统,尊重着历史,而长子摔瓦盆这一习俗,正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,传承着古老的文化。

在这个村子里,人们深信生死轮回,认为每个人的灵魂会在死后进入另一个神秘的领域,那里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汇处,是生者和死者的精神交流之地。而在这个交流中,长子摔瓦盆成了一种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。

每当村庄中有亲人去世,村民们都会齐聚一堂,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下,长子举起一只瓦盆,仿佛托举着家族的荣誉和责任。这个瓦盆,既象征着生者对逝者的告别,也代表了一种对家族传统的传承。而当瓦盆摔碎的那一刻,似乎也摔碎了人们心中的悲伤和哀思,释放出了情感的压力。

然而,时代在不断演变,社会在不断前进。现代社会的冲击也影响了这个古老的习俗。仪式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,但核心的内涵却永远保持不变。现代的“摔瓦盆”,也许不再仅限于长子,不再局限于男性,但它仍然是一种对逝者的敬意,一种对生死的思考,一种对家族传统的传承。

在这个村庄里,长子摔瓦盆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,将古老与现代、传统与现实融合在一起。它是一段跨越时光的故事,记录着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探寻,对情感和心灵的宣泄,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。这个村子,永远是一个富有故事的地方,而长子摔瓦盆,则是这些故事中最深情的一页。

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,时间仿佛悄然停滞,它的居民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习俗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那神秘而庄重的丧葬习俗——长子摔瓦盆。

这个村庄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,传统文化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底,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考。生命和死亡,在这里是最为根本的主题。而长子摔瓦盆,便是他们对这两个面向深刻理解的象征。

每当村庄中有人去世,整个村子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时空,庄重而肃穆。长子,作为家族的血脉传承者,举起一只瓦盆,这个简单的动作,却含了无尽的深意。瓦盆,象征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纽带,一方面代表了生者对逝者的告别,另一方面,则承载了家族的荣誉和责任。

有一种说法,认为摔瓦盆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命,忘却前世的种种烦忧和负累。瓦盆破碎的那一刻,就像是一场重生的仪式,灵魂获得解脱,心灵得以净化。

然而,这一习俗不仅仅是对生死哲学的深刻思考,也是对家族和情感的表达。它是一种情感的宣泄,是对逝者的深深思念,是对生者心灵的抚慰。在这个瞬间,悲伤和哀思得以释放,家族成员们共同承担起这份情感的重量,凝聚成更加坚强的团结。

如同一面镜子,长子摔瓦盆反映出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和尊重。它在村庄中,是一种传承,一种记忆,一种精神的力量。在这个村庄里,生死成为了一幅美丽而庄严的画卷,而长子摔瓦盆,则是画卷中最深情的一笔。
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
农村俗语常说“夫妻不送葬,送葬必遭殃”,为什么老伴不能送?

在古代,人们普遍采用土葬,强调身体完整离世,以确保来世幸福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严重的刑罚用来威慑犯罪,因为损害身体会对来世造成影响。尽管如今土地资源紧缺,火葬已成为主流,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坚持土葬,认为这是为了逝者的安宁。这使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。

另一个有趣的角度是宗教信仰对这一习俗的影响。宗教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,死亡被视为灵魂的升华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保持身体完整和进行超渡仪式是如此重要,以确保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抚。超渡不仅安抚了逝者的灵魂,也帮助了生者缓解痛苦和哀思。

此外,文中提到的配偶不能送葬的原因包括担心配偶的身体、支持再婚,以及传承子女的责任。这些理由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关心和保护。特别是支持女性丧偶后再婚的态度,在唐代被强调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和包容。

最后,文章指出,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丧葬习俗的态度逐渐变得不那么严谨,更注重活着的时候的人生价值。这提醒我们,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信仰是至关重要的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,但重要的是以体面和尊重的方式缅怀逝者,并珍惜生命的每一刻。

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一个传统习俗的历史、文化和社会背景,引发了对人际关系、宗教信仰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。它呼吁我们在尊重传统和个人选择之间找到平衡,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习俗和价值观。

中国丧葬习俗中的“头七”,要怎么计算才是正确的?

中国文化中的 “头七” 是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,通常发生在亲人去世后的七天内,以示对逝者的哀悼和祭奠。

中国地大物博,“头七”这个习俗的具体计算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,会有一些变化,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:
1、公历七天:有些地方会采用公历来计算 “头七”,从逝者的去世日期起算,持续七天。
2、农历七天:更多地区则使用农历,即从逝者去世的农历日期开始,连续七天。

3、阴历七天:有些地方使用阴历,与农历类似,从去世的阴历日期开始,持续七天。
4、阳历七天,阴历四十九天:在一些地区,可能会同时采用阳历七天和阴历四十九天的方式,前者是为了方便亲友们参加,后者则是更传统的祭奠仪式。
要强调的是,虽然 “头七” 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常见的丧葬仪式,但确切的计算方式可能会因地域和文化传统而异。

因此,如果您需要参与或安排 “头七” 仪式,最好请教当地的文化或宗教领袖,以确保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。

在殡葬服务中乱收费、为他人谋利,南昌县殡仪服务中心原主任万仕平被“双开”

日前,南昌县纪委县监委对南昌县殡仪服务中心原党支部书记、主任万仕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。

经查,万仕平理想信念坍塌,背弃初心使命,纪律规矩意识淡薄,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违规收受礼品礼金;侵害群众利益,在殡葬服务中乱收费;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,弄虚作假、违规决策;漠视党纪国法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,非法收受他人财物。

万仕平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群众纪律、工作纪律,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,且在党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后仍不收敛、不收手,顶风违纪,性质恶劣,情节严重,应予以严肃处理。依据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等有关规定,经南昌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,决定给予万仕平开除党籍处分;由南昌县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;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;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,所涉财物一并移送。

万仕平简历

万仕平,男,汉族,1965年12月出生,江西南昌人,大专学历,1984年11月参加工作,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84年11月至1989年3月,部队服役;

1989年3月至1989年6月,待安置;

1989年6月至2004年3月,历任南昌县殡葬管理所职工、党支部副书记、党支部书记;

2004年3月至2020年11月,南昌县殡葬管理所所长;

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,南昌县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、所长;

2021年5月,南昌县殡仪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主任。